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中国开放,既要避免阿根廷悲剧,也要避免苏联恶果

人大重阳 2019-11-10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人大重阳”

本文大概2000字,读完共需3分钟

作者王文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丝路学院副院长、教授。本文编辑版刊于11月12日《人民日报》,原标题是《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全文刊于人民网、观察者网、环球网等媒体,原标题是《开放,中国长期繁荣的必选项》。


近年来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甚至关门主义等逆全球化思潮在全世界蔓延,中国则牢牢地高举开放大旗,成为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市场对等化的全球领衔者。然而,仍有一些国际舆论在怀疑中国开放的诚意与恒心,忽视了对外开放政策已融入到中国发展骨髓血液中的基本事实。无数事实已表明,开放是中国繁荣发展的历史经验、现实优选与未来必然。




从历史进程上看,对外开放是近代以来中国能成功地转衰为盛、持续增长的重大动力。明清以来闭关锁国、落后挨打的沉痛教训为中国人敲响了警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想要发展和壮大,就永远都不能关上门。哪怕此前的国力再强盛,也要时刻保持着与世界的交流互鉴,否则,迟早会变成夜郎自大者而固步自封,最终被别人所超越,难逃被欺凌、被压迫的命运。改革开放40年的事实再次提醒国人,保持开放心态,实施开放政策,向强者学习,才能成为更强者。40年来,中国人放眼世界,与时俱进,从世界引起了前沿科学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吸收国外制度的优势,借鉴他国体制的良弊,满足日益增长的民众生活需要,使国家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40年来,通过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中国走出国际社会“局外人”(outsider)困境,一步步成为“局内人”(insider),经济总量增长了224倍,对外贸易总量增长了199倍,从国际体系的边缘地位逐渐跻身至中心地位,从国际规则的追随者逐渐升级成改革者,从国际形势的被动接受者逐渐演进为主动塑造者,从国际领衔技术的复制者进步为贡献者。受益于开放,从开放中尝到甜头,没有任何理由让中国人走回头路,任何中国人都不会允许自己国家重新回到关门状态。


从现实状况上看,对外开放是目前中国自上而下认可、全民达成共识、根本大法规定的基本国策。40年来,无论是经六次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还是数次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无论是每五年一次的党代会文件,还是每年一次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写着“坚持改革开放”的内容。对中国人而言,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已从最初的实践摸索变成了党与国家日常运行所必须遵循的公理。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面临着不确定不稳定的大背景下,坚持开放融通之路,维护开放型国际经济和多边贸易多边体制,既是中国持续繁荣发展的理性优化选择,更是获得全球普遍支持的大国责任所在。近年来,在上海、海南等多地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在金融、贸易、投资、关税、知识产权等多个敏感重大领域放宽市场准入与深化改革,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一步表明中国继续推进对外开放政策的重大政策宣示与坚定主张,更是证明中国人在对外开放政策上“文件中是这么写的”、“内心里是这么想的”、“实际上也是这么做的”的基本事实。


从未来走向上看,对外开放更是中国长期保持可持续增长、屹立于强国之林的必经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就是坚持强国之路。对外开放,保持对国内改革深化的倒逼,保持对国际重大动向的关注,保持对世界先进知识的追踪,保持对全球领衔事物的学习,中国各项事业的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国家竞争中永远位居在前列。通过未来的不断双向开放,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分享中国经验,对积弊已久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为世界各国提供中国自身发展机遇,推进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本身就是走近全球舞台中心的中国的大国责任。近年来,中国推行“一带一路”倡议,扩大进口与对外投资,进一步说明中国对外开放的未来不可能是一国唱独角戏的个体主演,而是各方共吟一首歌的合唱群演。相比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零和博弈”的现实主义逻辑,以及过去五百年西方各国崛起进程中带来的殖民、灾难、战争与冲突的历史教训,中国人越来越明白,只有中国大门越开越大,让世界走进中国,中国才能走向世界。而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


当然,对外开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背景下,中国进一步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政策正在触碰全球深水区。中国需要总结他国开放的经验教训,既要避免像上世纪初阿根廷等国过快开放造成的本国金融经济动荡的悲剧,也要避免像苏联那样激进扩张中形成的大国沙文主义的恶果。


需要提醒的是,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今天,中国的投资、贸易、旅游、文化、教育、信息正在深入走进各国,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是前所未有的。过去的开放偏重于“请进来”,风险与挑战在国内,相对更容易把控与化解;而未来的开放偏重于“走出去”,风险与挑战在国外,变得更难以琢磨与把握。此时,中国人对下一步开放的力度、速度与深度,需要有循序渐进的节奏。


毕竟,作为一个占有全球将近20%人口的大国,未来的全方位开放政策带来的中国国内变化与世界各国影响是巨大的,更全面的审慎评估与更充足的防范预案,对中国与世界的深度融合来说相当必要。全方位开放如同再次破茧成蝶,虽可能会有不适,但一个更开放的中国定将更造福于整个人类,定让世界更加刮目相看。

推荐阅读

【聚焦】进博会中国馆筹建牵头智库:中国已走进世界舞台中心,用心讲故事

【深度】进博会在即,九种关于进口的观念须纠偏

【深度】数百个网站首页疯转,让你看透美国实力走下坡路的大趋势



长按关注

转载请注明出处

并附带官微二维码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3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